太和夜话 | 十余年病痛如影随形,小切口微创焕新生

时间:2025-07-24 17:31 来源:十堰广电
  • 微信
  • QQ空间
  • 微博
  • QQ好友

听众朋友们,晚上好!这里是十堰广播电台《太和夜话》,我是张昊。每当夜晚来临,城市渐渐安静,这里就是我们彼此温暖、分享故事的港湾。今晚,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个关于“告别煎熬,重拾热爱”的故事,感受医学带来的希望与温情。

故事的主人公是李女士(化姓)。她的困扰,要从十几年前说起。那时还在读初中的她,不幸患上了胆囊结石。这些年来,反复发作的腹痛一直困扰着她,像一片挥之不去的阴霾,让她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。每次腹痛袭来,都让她痛苦不堪,无法安心学习和生活。更令人揪心的是,潜在的癌变风险,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她的心头,让她时刻生活在担忧和恐惧之中。为了治病,李女士四处求医,尝试了各种方法,但病情始终没能得到根本改善,生活也仿佛失去了往日的色彩。

转机出现在今年七月。李女士来到了十堰市太和医院肝胆胰外科诊疗中心。接诊的周武华主任仔细检查后,确诊她为胆囊多发结石,并明确告诉她:“切除胆囊,是解除病痛、规避风险的最佳方案”。

一听要手术,李女士心里难免紧张,毕竟手术总让人联想到风险和痛苦。但周武华主任耐心地解释:胆囊多发结石隐患重重,而如今有了更先进的技术——单孔腹腔镜手术。这种手术不需要像传统开腹手术那样留下十几厘米的大刀口,也不用像普通三孔微创手术那样开几个孔。它只需在肚脐处开一个微小切口,就能完成整个手术。打个比方,修复一件精密仪器,过去需要多处拆卸,现在只需要一个“小入口”就能解决问题。术后身体损伤小、疼痛轻、恢复快,能更快回归正常生活。对于爱美的患者来说,手术切口巧妙地隐藏在肚脐的自然褶皱里,愈合后几乎看不到疤痕。听到这里,李女士心中燃起了希望,决定接受这项新技术——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。

手术当天,周武华主任带领手术团队全神贯注。他们手握腹腔镜和专用器械,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娴熟,稳稳当当地完成了胆囊切除。术后恢复令人欣喜:第一天,李女士就能下床活动、进食流质;第二天,她就恢复良好,顺利出院了!

走出医院时,李女士特别开心激动。告别了纠缠十几年的顽疾,肚脐处切口也几乎看不出痕迹。她眼中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,仿佛重新找回了失去已久的青春与活力。

周武华主任介绍,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其显著的微创优势,正成为胆囊疾病治疗的新标杆。相比传统的多孔腹腔镜手术,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,对止痛药的需求也大大降低。这不仅减轻了身体负担,也避免了药物副作用的风险,让患者能更快地康复。这项技术的出现,无疑为胆囊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选择。

当然,这项技术对手术医生的要求非常高。因为所有操作器械都要通过肚脐这唯一的“通道”进入腹腔,器械之间容易互相干扰,就像在“狭小的管道内完成精密操作”。这极其考验主刀医生的空间感知能力、手眼协调能力,更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极其娴熟的操作技巧。尽管如此,周武华主任表示,太和医院肝胆胰外科诊疗中心将继续推进技术创新,努力将单孔腹腔镜技术的应用拓展到胆管结石、肝脏手术等更多领域。通过不断优化手术方案,为患者提供更安全、更高效的治疗体验。

听众朋友们,医学的进步,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为我们守护健康、点亮生活。希望李女士的故事,能给有需要的朋友带去一份安心和力量。医者仁心,技术为盾。正是太和医院这些白衣战士们的担当与智慧,才一次次化险为夷,守护着患者的生命与健康。

这里是《太和夜话》,明晚此时,让我们继续聆听城市的心跳,感受生活中的温暖与美好。

(节目编辑:雷勇 龚艳琳  通讯员:李毓霞  播音:张昊)

编辑:思渺

标题:
网址:
错误内容:
姓名:
电话:
 
新闻热线:
投稿邮箱:
网络新闻部: